银行理财或遭“反噬”:去年6月份以来,银行理财就开始承受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冲击。
“现在一些客户都去转账买余额宝,许多时候能留住(客户)都要靠私人关系维护。” 东北一家国有大行理财经理表示,“如果银行也推这种产品,情况或许还会好一些。”
而从理财需求层面看,对流动性的偏好或许是导致“理财搬家”的原因之一
“人们可能比较看重余额宝的随用随取,像过去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就总出现抢购现象。”前述理财经理表示。“对喜欢买长期理财和定期存款的客户影响不是特别大。”
然而,余额宝依赖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渠道销售,与银行理财的实体网点销售渠道存在差别,其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实际影响或小于对存款账户的资金沉淀的改变;而银行自身渠道所推广的T+0产品却与银行理财产品存在较大范围的渠道交叉。
同时,银行版类余额宝与余额宝在推广定位上存在差别,余额宝的目的更多是增量客户的挖掘,而银行推广类余额宝产品更多或是出于对存量客户的保留,这意味着银行类余额宝产品将会对自身的传统理财业务造成“反噬”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类余额宝产品虽然由银行渠道推广销售,但就产品属性而言其仍属货币型基金,在客户认购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资金从银行体系中流出的现象,而这也意味着,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将在同渠道上和类余额宝产品形成“正面交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