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一错再错 量化宽松或已成一剂毒药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620 0
银财吴江 发表于 2012-5-13 17:1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银财吴江: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周四(5月10日)决定维持0.5%的基准利率不变,同时不扩大国债购买规模。这一决定与各界普遍预期基本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 简称MPC)对英国前景有信心。包括4月份工业产值下降0.9%在内的近期数据,基本都显示英国经济状况低迷。而MPC按兵不动,则更显示英国央行内部或存在集体信心危机。

此前,MPC未能对2008-2009年的严重衰退作出预期,同样,该机构也未能对英国当前再度陷入衰退的状况作出预测。同时,英国通胀率也已连续29个月高于目标水平。MPC高估了英镑贬值的影响程度,同时,在新投放3,250亿英镑货币(相当于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逾20%)后,该机构对货币供应崩溃风险又存在低估。

很显然,MPC以及英国经济专家们所使用的预测模型没有准确描绘出经济实际运行状况。那些预测到通货膨胀上升的人没有预测到经济增速的放缓,而那些担忧过增长问题的人又没能看清通货膨胀。此外,这两部分人均越来越担心,量化宽松的继续实施,可能最终使情况变得更糟。

上述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巴克莱(Barclays Capital)经济专家海耶斯(Simon Hayes)指出,在英国央行以外,人们已开始就量化宽松措施的益处进行激烈讨论。

海耶斯认为,英国推出量化宽松措施的目的,旨在推高资产价格,并帮助抑制通货紧缩预期。然而,在金融危机之后,资产价格能否被推高,已存在相当的疑问,而英国的通货膨胀状况,则表明采取措施抑制通货紧缩预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量化宽松基本无法解决英国的核心问题,即银行系统的失灵。财经咨询公司Fathom Financial Consulting驻英国伦敦主管、英国央行前经济学家加贝(Danny Gabay)表示,用术语来说,英国正表现出经历了负面供给冲击的所有典型征兆,信贷紧缩已引发了持久性的信贷供应减少。

在这种状况下,正确的举措显然是寻找改善信贷供给的方法。但英国央行却一直在试图提振需求。是时候进行反思了。
特意跟你分享,打赏偶鼓励下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微博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银财 微博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银财:与百万会员/连接金融与生活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商务热线:

13912629552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星海街5号创意园107B

邮编:215021 Email: banxco@163.com

银财苏州  苏ICP备09039951号

QQ- 黑屋- 银财吴江    |

苏州网贷联盟创始会员单位 | 苏州理财联盟创始会员单位 | 苏州金融科技创始会员单位